在妇产科中,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期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要特别注意产后出血的防止与处理,已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接下来中公卫生人才网就来带大家系统地学习一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一般在产后2小时内多发,所以产妇分娩后一定要在产房密切观察2小时,无异常情况发生才可送回病房。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我们所要掌握的就是各个病因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病因 | 临床表现 | 治疗原则 |
子宫收缩乏力 | 产程延长,胎盘剥离后子宫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能凝固,检查腹部子宫轮廓不清,松软如袋状,按摩子宫或使用宫缩剂后子宫变硬 | 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纱布填塞或结扎血管 |
软产道损伤 | 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血液鲜红,能自凝。检查子宫收缩良好,往往宫颈有裂伤 | 严格无菌操作进行修复缝合 |
胎盘因素 | 胎儿娩出后,胎盘剥离缓慢或剥离不全,30分钟后胎盘仍未娩出,或有胎盘、胎膜残留,伴有阴道大量出血 | 及时取出残留胎盘组织,必要时刮宫 |
凝血功能障碍 | 阴道大量出血,血液不凝,不易止血 | 针对病因、疾病进行治疗 |
责任编辑(hnoffc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