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资料1.
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如果大批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不创造财富却在消耗财富,必然削弱经济增长的活力。只有实现充分就业,使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才能刺激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充分就业、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也是连在一起的。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尤为重要。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工作岗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更为严重。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合格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就业优先”、“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7年国家制定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标准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
资料2:
T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说:就业指导课进高校在A省已有近10年历史,目前全省本科院校均已开设此课。省内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主要分三种:开设选修课,包括针对大一、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发展,也有部分高校只在大三、大四开设求职指导类课程;开展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主要在第一批次录取的高校展开;开设求职讲座,如K大学邀请知名校友开设的鹏程讲座、M大学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讲如何成功就业的名企进校园活动等。
A省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称:接受就业指导的学生人数偏少,主要有三大原因:作为选修课,一个年级最多只能有150名学生报名;师资偏弱,照顾不到;课程内容比较粗放,授课形式相对呆板。
A省高校就业负责说,就业指导课进高校约10年,开始是学院派教学,主要由学校人力资源等专业老师讲授,理论功底扎实,但缺少实践环节;后来一些社会机构瞄准就业培训市场,挤进高校,形成“江湖派”,他们擅长案例教学,但费用不菲,未能形成主流;后来一些高校尝试请用人单位带着明确的选人标准进场,形成实战派。“但目前,仍是学院派为主。
A省某学校辅导员老师说:有些听课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是大二学生。大多希望未雨绸缪,希望通过这个课程了解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将来如何择业。可这门课主要侧重求职,也有同学反映上课课堂气氛偶尔比较沉闷。
教育局工作人员说,现在学生比较现实,如果老师讲的对自己找工作没有实实在在的用处,基本不会去听,但实际课堂中切实有用的信息非常少;因为该课程是各个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授课,风格不统一也在所难免,更愿听一些知名校友、老总的讲座,从他们的创业经历中受到很多启发。
H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说,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接受过专业职业指导培训的比例低,主要依靠自学及研究职业规划与发展类课程获得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普遍存在职业指导队伍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现象。同时全校有1.2万名本科生,而整个就业指导中心只有5名工作人员,即使加上各院分管学工的副书记和学工干事,也不到50人,人手严重不足,而就业指导课又是选修课,课程设置又不够。
H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称,我国高校目前职业指导教育普遍注重单向课堂教导,途径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缺乏个性化指导,与社会脱节,难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征到各种职业环境中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职业能力,多途径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A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建农表示,缺乏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多数学生认为这是就业指导中存在的最大不足。与高校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体验式课程,要求老师除有理论背景外,还应有实战经验,“特别需要用人单位人士参与”。
一部属高校学工处负责人直言不讳:学生在学校得到的就业指导大多是从课堂、讲座中来。但很多学生辅导员毕业前就确定留校工作,自身连找工作的经历也没有,就业指导理论化、书本化,缺乏实际的内容也在所难免。有时,学校也请企业家、成功校友来办就业方面的讲座,但是光从企业的角度讲,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需要。
1.根据材料,指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主要问题。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
2.假如你是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请对A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要求:有针对性、指导性,不超过350字。
责任编辑(hnoffcn5)